院长徐春明在新学期全校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02-24文章来源: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大家下午好!今天特别高兴作为院长参加新学期的学校领导干部大会,与大家一块做交流,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在一块共事,一起共谋发展。学校转设成为省市共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这是上届领导班子带领大家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成就!今天站在新的赛道,站在新的起点,我将与大家一道,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快速发展。接下来,我谈一谈对学校发展的一些具体的个人想法。

一、认清学校定位,明确发展新目标

1.我们要思考几个问题。山东省转设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成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的目的定位是什么?我们如何在发展、贡献中求得更多的支持?东营市及东营人民对学校发展的期盼是什么?是不是赋予了一些超出一般高校的期待?区域内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哪些?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发展中沉淀的文化和综合办学基础有哪些?目前我们学校处于新赛道的什么位置?能否支撑起学校来满足省、市、企业、社会的期盼?因为只有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我们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及各种举措才能更加的准确和清楚。在这么一个前提下,我们要进一步在我们已经制定了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2.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初步制定了“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发展定位,即: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为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建成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当前国家提出了“双碳目标”,“双碳”作为一个国家的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的重大的一个目标导向,对我们这类学校,尤其是对我们学校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带来了哪些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办学定位和目标中,进一步梳理清楚。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是一个高校的核心任务。我们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这个非常明确,我们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提升教师知识更新、实践操作与科技应用技术开发能力,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生产实践对接,强化改革成果落地及推广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教育目标上更加注重“导向”,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敏捷”。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健全能力培养与知识考核并重、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体系。探索选拔优秀学生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因为教育部已经启动了首批的未来技术学院,我们作为一个新的本科院校,可以考虑在我们学生里面选拔一批相对优秀或者是有一些特色优势的学生,成立“未来技术实验班”,作为一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胜利油田等区域内大型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在充分调研行业需求、明确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研发平台以及生产基地,将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教育资源,校企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实践平台等,搭建与行业、企业深度对接的多元协同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健全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推进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遵循“新课程—试验班—微专业—新专业”建设规划,探索实践石油、石化和智能制造等学科交叉、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争取区域内有影响力企业来学校设立“订单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培养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另外也能给我们学生找到一些更好的施展才能的地方。

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指导创新创业工作激励机制,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逐步建立课堂教学、实践研学、项目驱动、赛事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希望我们对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核心数据参数,全面梳理当前我校本科教育水平的条件,找准发力点。制定本科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1.加快构建现代学科体系。学科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我们要坚持学科建设国家标准,坚持服务4个面向,加快建设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学科生态体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进现有学科体系调整。结合转设后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对接地方经济产业需求,在充分调研行业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适时地停办、停招办学条件较弱,社会需求低的学科专业,培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优化学科布局,科学布局一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专业。希望学校尽快研究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高素质人才是凝聚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优势,整体来说,学校目前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我们公办本科高等高校办学要求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下一步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引育并举的建设思路,一方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借助山东省这样开展的人才高地建设计划和东营市支持学校建设人才高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坚持重点围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等优势学科集聚人才,引育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服务、跟踪、反馈机制,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培养力度,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进修,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层次,鼓励更多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因为从我们当前的学位比例结构来看,我们博士学位在教师里面的比例远远低于我们学校定位所需要的一个水平。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全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最优环境,确保人才健康成长、安心创业,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这里我也希望抓紧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四、聚焦产教融合,推动行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服务社会。学校要立足于行业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聚焦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十二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包括2022年10项重大的创新,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积极参与黄河流域九省区教育协同发展区域战略,贯彻落实《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主动融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构筑高水平科研平台体系,以高端科研平台集聚高端人才团队,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组建一批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研创新团队,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加大对优秀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聚焦东营产业面临的重大重点“卡脖子”问题,联合行业或地方领军企业、高水平研究机构共同聘请相关领域方向的“企业首席科学家”,加快汇聚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开展协同攻关,产出一批可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高质量创新成果,实现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东营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我们已经启动的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这个是我们去年9月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东营市人民政府以及我们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来筹建的,以联合研究院的建设为引擎,积极争取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学校现有东营市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升级,联合东营市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培育、申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领域的平台。要着力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完善与岗位职责、业绩贡献紧密联系的科研分配激励机制,营造潜心治学、尊重差异和鼓励探索的学术创新氛围。

五、多措并举,努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的科学研究以及一流学科的建设等,都需要良好的条件支持和保障!所以说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努力争取加大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更新校园规划理念,加强网络智能化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解决好校区存量空间与未来学校办学诉求的矛盾,建设好景色与特色兼具的现代化智慧校园。这里我建议抓紧编制高水平、高标准校园规划以及办学条件保障规划。

同志们,转设后学校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和赛道,面对大家对我的期待和期盼,在学校今后的建设发展中,我将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在学科专业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科研、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快熟悉、掌握学校的工作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新思路、新举措,争取更多的资源政策支持,与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一道,齐心协力,把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建设好、发展好,推动学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